記者謝銳報道 夢百合杯事件尚未解決,一項世界圍棋大賽就此擱淺,等著漲潮時重歸大海,啟動航程;LG杯最新一屆賽事辦得不倫不類,下一屆還懸在半空,這一切都源自于目前世界上尚無統一圍棋組織,甚至于連規則也都分四種。世界大賽問世37年了,最起碼應該在世界各項比賽中統一規則,而不是誰出資主辦誰做主使用何種規則。早在20年前的規則研討會上,當時的中國圍棋協會主席陳祖德說:這樣多種規則并存的局面,既不科學,也不嚴肅。20多年過去,依然是“不科學、不嚴肅”的現狀絲毫未變。
不管是夢百合杯也好,LG杯也罷,橫生波瀾的根源都在于規則的隨意性。規則一如法律,是比賽正常運行的保障,而不是決定勝負的工具。勝負必須由棋盤上的較量決出,而不是棋盤外的規則來定,這應該是最起碼的規則底線。韓國的“棋蓋規則”和“裁判任何時候都可以介入比賽”的規定,本質上是棋盤外的習慣與細節來決定無比深奧、令人神往的圍棋勝負,頂級高手之間的輸贏居然通過孩子游戲般地緊盯提子是否置于棋盒蓋的動作來決定,實在荒唐之極。
圍棋三國演弈多年,掌管棋界的主流也都是職業棋手出身,他們無不聰明之極,在棋盤上都頗具大局觀。然而,這么多年來,國際圍棋組織和統一規則卻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由此導致規則亂象和衍生系列有損于圍棋本身的事端。
其實,這種現狀已讓三國棋界受挫過。2010年廣州亞運會首次將圍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令棋界尷尬的是,居然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圍棋組織來主導亞運圍棋項目比賽。無奈之下,只好“借用”業余圍棋組織國際圍棋聯盟,來臨時充當圍棋項目的世界主導組織。
2023年杭州亞運會再次面臨這個難題,國際圍棋聯盟再次擔起大任。然而,此國際圍棋聯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圍棋組織,旗下比賽僅有世界業余圍棋錦標賽,類似應氏杯、春蘭杯、三星杯都由各國和地區自行主辦,自行確定規則。
當然,也可以說這是圍棋界的傳統特色,但圍棋要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規則上的統一與組織架構上的一統是最起碼的前提,只要目前這個現狀不改變,那么類似于LG杯、夢百合杯這樣的事端還會不斷滋生,核心原由是沒有權威,沒有規矩。
最起碼,首先應該在各項世界性比賽中規則統一,既然亞運會都能統一使用一種規則,怎么到了別的比賽就不行了呢?難道還有比亞運會規格更高的圍棋比賽嗎?可見,不是規則不能統一,而是各自小算盤作祟,以致近40年在這方面原地踏步。
在這方面,棋界真應該有大局觀,各自放低姿態坐下來,好好研討規則如何統一、國際圍棋組織如何建立這些決定未來生死存亡的大事,抓大放小,一共才三國演弈,還要相互間吵來吵去,互不服氣。那再過40年,估計還是老樣子,蛋糕還是這么大,依然無法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