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傳遞 高齡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病情完全緩解
本網訊 (腎內科/提供稿件) 近日,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腎病風濕血液內科一名患者及家屬送來一面寫著“前病患屬留良藥 托院管理贈患人 無償贈藥療效好 醫德高尚暖人心”的錦旗,以表示對院長武卉及腎病風濕血液內科醫護人員的感謝。
患者與醫護人員合影
就診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腎病風濕血液內科74歲的老年男性患者在結束第四周期化療后,復查骨髓、血常規提示:完全緩解。該患者從不相信醫院診斷到返回醫院治療,醫院積極奔走聯系、為患者爭取贈藥化療,目前第四個化療周期結束后,血液學及骨髓完全緩解,呈無病生存狀態。
1月21日,患者因“頭昏、乏力2年,加重2月”到我院就診,并收治到腎病風濕血液內科住院。入院時患者血常規示白細胞5.57×10^9/L、血紅蛋白72g/L(MCV 108.9fl、MCH 37.5pg、MCHC 344g/L)、血小板134×10^9/L,完善骨髓穿刺,骨髓細胞學檢查:單核細胞比例增高占51.0%,以成熟單核細胞為主,其中約7.0%的細胞形態偏幼稚,細胞大小不等,多數細胞可見數量較多胞漿顆粒。骨髓流式細胞免疫熒光分析報告:流式結果可見約5.18%髓系原始細胞及約71.41%異常單核細胞。骨髓活檢回示:急性髓系白血病。明確診斷: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治療前
診斷明確后,腎病風濕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余華向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患者及家屬不能接受患有急性白血病現實,自行轉診到外省大醫院,其診斷結果與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相同。但患者及家屬因經濟困難、對治療沒有信心,放棄治療辦理出院。
2月25日,患者因病情加重再次就診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此次患者血常規顯示:白細胞1.44 10^9/L↓↓,紅細胞1.61 10^12/L↓, 血紅蛋白 54 g/L↓,血小板計數 120 10^9/L↓, 單核細胞百分比44.60%↑,提示疾病進展。余華再次向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建議立即化療以挽救生命,但該患者家庭經濟困難,其愛人因疾病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次子因病去世不久,拒絕化療。
3月31日,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肺部感染,咳嗽、咯痰、咯血、畏寒、發熱,血常規:血小板計數 123×10^9/L,血紅蛋白 41g/L,單核細胞百分比 68.10%,白細胞 30.94×10^9/L,幼稚網織紅細胞百分比 25.8%,鏡檢:N 20% , L 15% , M 50%, E 0%, B 0%,原始幼稚細胞:15%。再次就診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多次予輸血,積極抗感染等搶救治療。
從1月確診至4月期間,患者先后3次病情危重送入院搶救治療,病情進展快,在院及出院期間均與余華保持聯系。經多次溝通后,余華感覺到患者及家屬不愿放棄的態度和因經濟困難不能承受化療費用的無奈,結合高齡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病情進展快、死亡風險大、治療風險大的情況,向科主任黃勁松及院長武卉匯報了該患者的特殊情況。
得知該患者的特殊情況后,院長武卉回想起此前一位相熟的患者家屬是醫院的退休員工,其家屬病情與該患者一樣,因病情進展快來不及化療便離世了,但準備的化療藥物還在,并曾向醫院表示過愿意將藥品轉贈需要的患者。經武卉積極協調,于4月向患者贈送價值15000元的第一周期化療藥物。
在第一、二周期化療過程及化療間歇期中,患者多次命懸一線,全血細胞減少、肺部感染、口腔黏膜潰爛、持續高熱、廣泛皮下出血,但治療過程均得到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及配合,到第三周期化療結束,患者狀態明顯好轉,血常規完全緩解,呈無病生存狀態。為表感謝,特送來錦旗。
治療后
8月7日,患者結束第四周期化療,復查血常規: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5.08 10^9/L,紅細胞 4.27 10^12/L↓,血小板計數 252 10^9/L,血紅蛋白 134g/L,白細胞 7.22 10^9/L;骨髓細胞形態回示:目前骨髓未查明顯原幼細胞。骨髓流式細胞術(MRD):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表明CD34+CD117+細胞占有核細胞總數約0.34%,其免疫表型未見明顯異常;另可見約0.57%的CD19+CD10+幼稚B淋巴細胞,為正常增生的B祖細胞(殘留白血病細胞<10-4)。提示完全緩解,這意味著患者病情臨床治愈,可正常生活了。
這份愛心的接力傳遞,讓該患者得以治愈,這也是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秉持“仁愛為醫”、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精神的最好體現。
[審稿:陳 煦 核稿:周文波 責編:杜魏岑]